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由于美国对越南发起战争,泰国芭提雅成为美国军队的重要后勤基地。大量北美的士兵进驻芭提雅,他们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。在战争期间,士兵们不仅要在前线经历生死考验,回到芭提雅后,他们更倾向于享受片刻的放松和享乐。对于这些年轻士兵而言,放松的最佳方式便是沉浸于芭提雅的娱乐场所,纵情一夜。
此时,芭提雅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。许多为西方士兵服务的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为士兵们提供了奢华的待遇。那些士兵刚从生死边缘归来,常常心生感慨,便毫不吝啬地享受眼前的一切。正因为泰国物价低廉,商家也热衷于满足这些“阔气”的客人,使得芭提雅迅速成为了享乐的代名词。
随着战争的结束,大部分美军撤离,但至今依然保持着偶尔的访问。尽管芭提雅的消费需求大不如前,这座城市仍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找到了新的生机。芭提雅的特殊历史背景,使得许多泰国姑娘对外国男人尤其是白人有着特别的偏好,手挽手漫步在街头,成为了她们心中的骄傲。对于这些西方男性而言,芭提雅简直是一个“天堂”,这里有着迷人的风景、美味的食物,以及热情的泰国姑娘。
在芭提雅的夜晚,街道上霓虹闪烁,热情的女孩们随处可见,她们不吝展示自己的美丽和身材,常常微笑着邀请过路的外国人一起喝酒。对许多西方游客来说,这种诱惑几乎无法抗拒。渐渐地,他们的生活变得堕落,每晚的欢愉和享乐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追求。
然而,时间一久,这些西方男性的积蓄消耗殆尽。面对这种困境,一部分人开始尝试打零工,或者在当地的餐馆等地谋生,但这些工作收入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。泰国低廉的物价使得当地商贩无法支付较高的工资,于是这群人开始寻找新的生存方式:有的求助于西方国家驻泰国大使馆,获取救济金继续在这里“度日如年”。
随着这一群体的不断增多,许多人选择在街头露宿。白天他们或抱着吉他随意哼唱,声称自己并非乞讨,而是享受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。即使在街头过夜,也无需担心生命安全,因为泰国治安良好,极少有暴力事件发生。
芭提雅的流浪者们似乎早已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。有些西方游客甚至开始模仿这种生活方式,寻求短期的极限旅游体验。他们一无所有,凭借路人的施舍在泰国生活下去,过着“乞讨式”旅游的生活。然而,当地人很快察觉到,这些人并非真正的穷困潦倒者,而是某些懒惰不愿工作的游客,他们只是在利用泰国人的好客之心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浪者在街头驻扎,泰国政府开始感受到巨大压力。虽然根据当地法律,街头乞讨是违法行为,但这些“流浪者”常常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,甚至有些故意丢失护照,令警方无法追踪他们的身份。尽管警方不断加强巡逻,并在著名旅游景点分发传单提醒游客,但这一切似乎未能阻止这些白人流浪者的增加。
如今,白人乞丐已成为泰国一大社会问题,他们不仅对当地经济没有任何贡献,还消耗了泰国纳税人的资源。政府在试图采取措施时也面临困难,因没有护照等有效身份信息,大使馆往往不愿意接手遣返工作。渐渐地,这些流浪者开始成为社会眼中的“毒瘤”,需要找到更为有效的办法来应对这一局面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