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浅谈人生。
“弃如敝屣”这个成语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。在《孟子·尽心上》有这么一段话,孟子曰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(xǐ)也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舜把放弃天下(帝王之位)这件事看作像扔掉破鞋一样简单,这也是这个成语最早的来源。
孟子通过舜的故事强调道德高于权势,圣人并不把权势看得很重,相反地,他十分重视仁义。
“屣”这个字很多人都会将它给误读为“lǚ”,但事实上,这个字正确的读法应该是“xǐ”。我们可以看到,这个字是由"尸"作为组成,将“徒”给半包围了起来。
“徒”有行走的意思,将这个字给半包围起来,本义是鞋子的意思。在古文当中,"屣"如果作为动词使用,则常常用来表达穿鞋的一种行为。
比如,在后汉书中有"屣履出迎",这个词语主要是指代未提鞋跟便匆忙迎接,体现了古人们对待客人十分热情。
而“敝”则有破坏、损坏的意思,因此“敝屣”常常指代毫无价值之物,也就是说东西有过磨损之后,就将它给丢弃了。
而与“弃如敝屣”较为接近的一个成语是“视如草芥”吗,那么大家知道这两个成语都有什么区别吗?
先来说说“弃如敝屣”,这个成语其实更多地是强调行为上的抛弃,比喻在抛弃时毫不犹豫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具体的事物,也可以用在抽象的事物。
比如权力、爱情或者是承诺等等。在很多的时候,这个词语更多的是带有一个贬义的色彩,它批判着抛弃的人,或者是批判着被抛弃的承诺以及感情等等。
相比之下,视如草芥则更多的是强调人们的一种看法。形容看待人的时候极度的蔑视。比如在古时,有些权势高的人就会视地位低下的人如果蚂蚁一般微不足道。
在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中,有这么一段话“(勾践)能亲而务施……以民为土芥,是其先亡乎?”主要是来自于伍子胥评价勾践的一段话。
他说越王勾践能够爱护百姓,而吴王夫差却是把百姓当做泥土和草芥。在很多人的普遍认知中,草其实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,在山上,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到处都是。
也因此,用草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,其实是再合适不过了。除此之外,”芥“也是一样的道理,芥菜的种子十分地微小,它如同草一般同样是微不足道的模样。
以上就是这两者的区别,大家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