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“巴壁虎”当时手下只有七个师外加一个独立旅。每月薪饷需要花112万元。刘湘通过四个月的改造,把兵力最后控制到了六万。而1937年国民政府把刘湘军队“国有化”时,每月每师发薪9万。
一共不到一百万元,当时川军对外号称有30万兵力。因此推测在1928年时,刘湘的兵力可能远超10万,1928裁军之后至1933年前一直在10万左右浮动。
二刘之战中,刘文辉兵力十二万,刘湘十万。随后,刘文辉败走西康,刘湘成为四川王。至七七事变爆发,短短两年之间,刘湘的军队是怎么从10万变到30万的呢?其实这是因为刘湘在统一四川过后,收编了地方上的土匪势力。
四川统一过后,刘湘抽空把地方上的大小山贼全灭了,一股脑儿都充了军。随后,又把当地的“保安团”全都算进他的军队里。
在西安,蒋介石被张学良抓了。刘湘手底下有人鼓动他派兵包围国民党在重庆的行营。刘湘犹豫之间,老蒋已经脱困,但是蒋介石从此对刘湘十分警惕。许多国民党的元老总觉得刘湘一直在招兵买马,蠢蠢欲动,对他很是不放心,于是他们加快了对川军的“国有化”。
刘湘也不是吃素的,他从前是北洋军阀,虽然后来加入了国民革命军,但是军阀的意识依旧。于是他自己把一部分川军直接算成了普通的“保安团”。
蒋介石曾经在1936年前后,想要调刘湘的川军去两广和李宗仁、陈济棠打消耗战。但是,刘湘坚决不干。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的前一天,蒋介石派出何应钦对川军实施“川康军改”,把川军的财政、医疗各项大权全部牢牢地抓在手心,又让刘湘交出地方“保安团”的权力。
此时的刘湘忍无可忍,于是7月10日通电全国抗日。为了激励全川上下齐心抵御外敌,当众宣布川军能出兵30万,誓与国家共存亡。
二、刘湘为什么要抗日
刘湘1888年生于四川成都大邑,据传他祖上本是安徽人,清朝的时候以翰林身份出镇川南。李自成起义的时候,刘翰林全家殉难,只有一个儿子活下来,后迁居到大邑县安仁镇。传至刘湘这一代时,刘家尚有四十亩良田,家境殷实。
刘湘少年时代志向远大,曾经试图通过科考改变命运,后来满清被推翻,他也不想在家务农,于是瞒着家人报考了武备学堂。毕业后就当了川军见习官,经过十余年戎马生涯,当上了川军第二军军长。
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及时、正确地站队,成功当上了第二十一军军长。紧接着,先后打败杨森的十三万“同盟军”、刘文辉的十二万军队,终于当上了“四川王”。刘湘当上二十一军军长后,一直想要在四川发展现代空军,多次请求蒋介石建立空管会,没有得到批准。
四川地处偏僻,千百年来因为交通不便,与外界隔绝。川渝人一度思想保守、保存了尚武好斗的遗风。所以民谚常说:天下未乱蜀先乱,天下已定蜀未定。刘湘手握重兵,蒋介石很难对他放心。
另外,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,蒋介石就有意在重庆或者成都建陪都。预备在战时以便向大后方转移。但是,川渝一带是刘湘的地盘,尽管刘湘多次表态和蒋介石站在一边,但是蒋介石始终不放心。于是多次软硬兼施,试图消耗或者吞并刘湘的军队。
刘湘几次被蒋介石利用和红军作战,结果招致惨败。刘湘向蒋求助,蒋一边派援军,一边派“参谋团”进驻川军,试图控制川军。 三十年代末,日本人想在成都建总领馆,几千愤怒的成都市民包围“大川饭店”,当场打死两名日本人。刘湘在这种情况下表示:大家一起抗日。
而早在1935年前后,刘湘及其大部分部属因为被认定思想出现了“问题”。1937年刘湘任命罗世文为川军政治教官,而车耀先也被派到刘湘身边工作。
在这种情况下,刘湘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引导,毅然在7月10号致电蒋介石,申请出川抗战。并表示为抗战,川军可以出兵30万,壮丁500万,供给粮食千万石。
结语
川军出征时,刘湘的部属劝他不要自己上阵。但是他坚持亲自上阵,他说自己一向高呼抗日,现在临阵退缩,不是让人嘲笑吗?以前自己打过很多次内战,脸上不光彩,正好趁这个机会洗刷一下自己的污垢。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。见义不为,当仁而让是耻辱,这正是我四川七千万男儿建立功勋的好时候!
那么现在我们再回到正题,“四川王”刘湘到底有多少兵力呢?可以肯定地说,1928年刘湘裁军至6万,1933年10万,统一全川后应该在20万上下。而刘湘自称手下有30万的兵力,还有500万的壮丁。因为在抗日这回事上,全川人民当仁不让。日军一日不退,川军誓不还乡。
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