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在哪里呢?
右上角还多了一个“人”字,左边也是一个人字(亻),这就表示有两个人。
这个“傷”字就是两个人在打斗,打斗中打破了头,破口处发生了溃疡,就为“伤”。
这种叫“伤”,但没有死,打死了就不能叫伤。
它实际上跟破裂,不完好有关系。
往往打伤之后,治疗不及时就化脓,就像得了头疮一样出现溃烂。
“伤”字暗含着两人相斗,且有人受了伤。
因其常用,于是对它的繁体“傷”进行了简化,但没有按照之前的规矩变,而是在两个人中间加了一个力量的“力”,简化成“伤”。
这个简化字有没道理呢?
它也是有道理的,指出两个人用力打斗,使其中一方受伤了。
“殇”还念“shāng”。
这个殇的本意是指什么呢?
其左边是个“歹”字,是死亡的“死”字的一半,右上角也是个人。
“殇”的简化则跟之前的简化规律相似,从“殤”到“殇”,也是按照“昜”的简化而成的,如从“場”简化为“场”。
这个殇是指什么呢?
“殇”是指重伤,重伤到什么程度呢?
最后使人死了,所以左边用了一个“歹”字指死亡。
“殇”比“伤”要更严重,到了要必死的地步。
“伤“是负了伤,有可能养好;而“殇”是负了伤,却没有好,最后因伤重而死了。
“殇”还被解说为未成年就死去。
一般一个孩子如果没有长到成年,中间受了伤或者得了病就死了,我们说是夭折,这主要是与年龄有关。
人没有成年受伤而死,这种叫“殇“。
古有记载:”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,十五至十二为中殇,十一至八岁为下殇,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。“(《仪礼·丧服传》)
所以,过去小孩还小,长不到成年,人就死了,就说某某家孩子给“殇”了,可见父母之伤痛至深至切。
虽然“伤”和“殇”是同音,但左边部分区别着意义,且都是涉及到伤。
又因古人最忌讳说死,其实这个“死“字在任何语言当中都是避讳的。
说一个人死了不好听,所以对夭折的孩子多改成说”殇“。
此外,诗作《九歌·国殇》,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,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。
体现了诗人的亡国之伤直至内心深处,他望能洗刷国耻之真切,使人读后倍感凛然悲壮、亢直阳刚。
以上就是由“昜”字引出的“昜字家族”,是“日字家族”里的第一家,这就讲完了。
内容来源:白双法教授著《双法字理导论》
更
多
精
彩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